如何才能做到"气沉丹田"-景向辉 太极拳中的辩证法-陶一中

以阴阳对立统一为总则 。 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动与静、虚与实、开与合(含与展)、刚与柔、曲与直、起与落(提与放、升与降)、屈与伸、轻与重、呼与吸、蓄与发(收与放)、进与退、顺与逆、内与外、意与形、快与慢、前与后、上与下、左与右、竖与横、松与紧、正与隅、单与双、粘与走、化与打、急与缓、攻与守、显与藏、始与终、吞与吐、仰与俯等 。 这些无一不是阴与阳的关系 。 这些矛盾的对立统一,组成了太极拳的每个套路,推动着每个套路的发展、完成 。
这些矛盾都具有以下特征:
(一)两者长期安全地共处于一体 。 相互对立,但又互为其根,互相连接、互相依存、互为其用、互相转换 。 失去一方,另一方不能单独存在 。 既显示各自的独有特点,又强调两者之间整体的平衡性、互补性 。 形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相辅相成、相克相生 。 虽有千变万化,但皆离不开阴阳之理 。 正如先师陈鑫所说:“动生阳静生阴,一动一静互为根 。 ”
(二)这些矛盾的转换,都是“平稳过渡”,都有一个渐变的过程 。 都是在逐步、缓慢、沉稳、似顿非顿的过程中转换的 。 没有大起大落,更不是一蹴而就或骤然变化 。 两者不能截然分开 。
(三)这些矛盾的转换,都是顺其自然,有秩序、有规律地进行 。 开合有致,轻重兼备,节奏鲜明 。 不加力而力自张,不运气而气自周,自然而然 。 动作提前或滞后都不行,无任何强求现象 。
(四)这些矛盾的转换,都是一气循环,无首无尾,周而复始 。 重复多次,生生不已,变化无穷,如环运转,环环相扣,形止神连 。 没棱没角,无断续处 。 也不直来直去,都是绵绵不断地进行 。 正是“阴阳无始又无终,来往屈伸寓化工” 。
太极拳就是根据上述对立统一的哲学原理来指导其运动规律和技击法则的 。 每个动作、每个套路的变化,都是依据这个原理发生的 。 例如虚与实,就是太极拳运动中最常见的一对矛盾 。
每个套路除起式和收式开立步时,两脚短暂的平行站立外,其余动作每时每刻都在一虚一实、一实一虚的互相转换中进行 。 两者既相反,又相成 。 虚不离实,实不离虚,虚实相生 。 虚实亦是阴阳,亦是刚柔 。 虚为阴、为柔,实为阳、为刚 。 虚实转换先产生于内意,然后才逐渐在外形上体现出来 。 分虚实以下肢为主 。 左腿虚则右腿实,右腿虚则左腿实 。 两者互相交错,不停地转换着步法 。 与此同时,两手、两肩、两肘、两胯、两膝等,亦都应分清虚实,力避“双重” 。 但虚、实的转换都不是骤然地,而是逐渐由虚到实或由实到虚 。 正如先师所说:“虚之极则实之始,实之尽则虚之萌 。 ”同时,虚中有实,非全然无力;实中有虚,非全然站煞 。 一般两腿分担体重的比例是:实腿承担2/3,虚腿承担1/3 。
又如开与合 。 既是太极拳基本规律之一,也是太极拳中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 开就是开展、张开、打开,放、伸之意 。 合就是合抱、合并、合拢、合劲、关闭、聚合、收、缩之意 。 开为阳、合为阴,开为实、合为虚,开为动、合为静 。 太极拳的每个套路自始至终都是在不断地开合中进行 。 身体屈伸、进退是开合,胸腔腹腔的舒展、收缩是开合,腰胯肩膝的转动也是开合 。 总之,行拳中,不论举手投足,左旋右转,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无处不在开合 。 正如前辈所说:“一开一合拳术尽矣 。 ”
开合 。 应特别注意五点(1)开合应以意、气、神为主,全身各个关节一起开合,而非只是两手简单地开与合 。 这样,才能内外结合,上下相随,前后互应,意形合一 。 (2)两手要随着两肩开合 。 以肩领肘,以肘带手 。 (3)开与合是相互依存的 。 开中寓合,合中寓开 。 但开是建立在合的基础上 。 欲开必先合,有合才有开 。 没有合就没有开,没有开也就谈不上合 。 (4)开与合的转换一定要合乎规律,使其“屈伸开合听自由” 。 不妄动,不使拙劲,不紊乱 。 (5)开合与呼吸紧密配合 。 开吸合呼,吸足呼尽 。 吸或呼都应用鼻,力求自然、深长、平细、均匀 。 不憋气,不出粗笨之气 。 讲究调气、调身、调息,气形相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