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太极拳身法-曹尔晔 身法八要( 四 )


的平直 , 就像将腰窝(脊柱两侧和十二肋下的陷窝)填满似的(这可以用手摸查出
来) , 所以又称为填腰 。 这是促使前曲腰弯展直的一个有效方法 。 至于松腰、坐腰、
下口塌腰 , 也都是从各个角度或方面为了做好直腰而提出的有效措施 。 此外 , 垂
臀或尾闾前收 , 主要目的也是为了做好直腰 。
有些人直腰姿势做不好 , 是忽略了其它部位对腰部的配合 。 要想做好直腰 , 
除了要做到腰部松沉舒展之外 , 屈胯(又叫吸胯、切胯、松胯、落胯或坐胯等)和
屈膝是最重要的环节 。 屈胯屈膝 , 也是腰弯伸直后的一种巧妙的补偿办法 , 不仅
使直腰容易做好 , 而且屈膝前弯还能代替部分腰弯的生理要求 。 从生物力学的观
点看来 , 这样做可以充分发挥腿部肌肉的效能 。 大家知道 , 腰部肌肉大部分的起
止点相距较近 , 肌肉较短 , 杠杆作用及力学效能不大 , 而膝及髋关节解剖构造坚
固 , 肌肉起止点距离较长 , 肌肉也粗大得多 , 杠杆作用效能也强 。 当然 , 这样做
法无论在盘架子或推手都较为有益 , 便于发力 。 屈膝 , 大腿后部肌肉则处于松弛
状态 , 因之骨盆易于活动 , 髋关节转动亦很灵活 , 也保证了腰骶关节转动自然 。
腰骶关节灵活 , 是“活腰”的关键 。 所以在太极拳运动中 , 两腿一般不宜成为笔
直状态 , 膝关节应适当留一些曲度 , 以免大腿后部肌肉和胯旁诸肌紧张将骨盆固
定过死 , 影响姿势的转换自如 。
日常生活中 , 如能养成正确的利用腿部肌肉的方法 , 搬取重物时不用俯身弯
腰 , 而用屈胯屈膝的方法 , 就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 大大减少腰部损伤 。 太极
拳对掌握正确利用腿部肌肉来代替弯腰的方法有一定作用 。
腰弯展直的另一个好处 , 是使腹肌松弛 , 这可给练拳做到呼吸自然提供有利
条件 。 除了直腰以外 , 尚有长腰、转腰或拧腰以及腰部的虚实变化 。 捋的重点在
拧腰 , 挤则拧腰和长腰兼而有之 。 若姿势紧凑时 , 可做出直转中兼有左右升降的
动作 , 也就是身体左转时 , 左腰眼微向上抽 , 用右腰眼托起左腰眼;右转时右腰
眼微向上抽 , 用左腰眼微托起右腰眼 。 但在姿势开展时较难作出 , 初学者不必强
求 。 腰部的虚实与腿的虚实是一致的:左腿实 , 则左腰实 , 右腰虚;右腿实则右
腰实 , 左腰虚 。 太极拳的精髓之一是“活腰” , 在进退或侧移换步时 , 应先注意
松沉实腿侧腰胯 , 这样使实腿更加稳定 , 虚腿更加轻灵 , 以实腿送虚腿 。 如前进
变成弓步时 , 前脚脚跟着地 , 逐渐徐徐全脚落平 , 再继续虚进前膝 , 当膝与脚尖
对正之后 , 继续虚进胯 , 弓步完成时宜松腰 。 后退或侧移皆脚尖先着地 , 亦逐渐
屈膝、落胯、松腰 。 弓步前脚扣脚时 , 腰向弓步前脚脚跟松力 , 使前脚尖虚起 , 
然后再扣脚 。 腰部松活运动 , 对脊髓神经及植物神经有良性功能刺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