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葡萄储藏中的病害及其预防


葡萄储藏中的病害及其预防葡萄储藏中的病害及其预防1、贮藏期病害及发生规律
1.1真菌病害已有的研究表明 , 贮藏期危害葡萄的病菌全部为真菌 。 细菌的生长因葡萄浆果的pH值在2.9~4.0的范围内而被限制 , 低温贮运过程中危害葡萄的病原菌包括:灰霉(BoltyclemPets)、青霉(Penicilliaspp.)、交链孢霉(Allemariaspp 。 )、芽枝霉(CladospriumSp.)和匐梗霉(StemphyliumSp.)等 , 葡萄常温贮运过程中致病菌主要有根霉(Rhizopusstolorifer(Ehrenb.:Fr.)Vuill) 。
1.1.1灰霉病灰霉在贮藏过程中危害最大 , 果实在田间感病 , 在低温条件下(0~8℃)发病 , 在-5℃条件下仍能生长繁殖 , 而且葡萄对其抵抗力弱 。 该病原菌通过伤口侵入角质层和表皮 , 且发病迅速 , 造成果实凹陷皱缩 , 果皮易破裂 , 果皮上聚集大量的灰或黄的菌丝和孢子 , 内部化学成分发生显著变化 , 单宁及某些芳香物质遭到破坏 , 使果实失去商品价值 。
1.1.2青霉病青霉在0~10℃冷藏过程中自果粒的伤口处及自然裂口处侵染 , 并蔓延深层果肉组织 , 腐烂的浆果有很浓的霉味 。 但不侵染健康果实 。
1.1.3交链孢霉腐病葡萄受交链孢霉感染后 , 在0~2℃条件下发病 , 发病部位在果梗、果梗部和果粒侧面 , 导致果梗干缩 , 果实落粒 。 匐梗霉易感染果粒和果梗 , 发生在低温贮藏中 。 根霉和黑霉发生于高温季节 。
1.1.4芽枝霉腐病感染芽枝霉的部位主要为果梗和果柄基部 , 果粒不易发病 。 发病症状与交链孢霉相似 , 在0~2℃其它致病菌被抑制的条件下发病 。 该病菌在 -8℃的温度下也可以生长 , 但在24℃下生长最快 , 34℃以上停止生长 。 未受害的葡萄通过伤口很容易感染受害 。
1.1.5软腐病根霉致病速度快 , 仅24~48h感染部位主要是果实 。 菌丝侵入果实后 , 侵染部位先呈水浸状斑块 , 而后流液 , 腐烂 , 果皮易脱落 , 并决速感染健康组织 。 因为该病原菌不能在-0.5℃~0℃条件下生长 , 但贮藏果实在销售时 , 置高温下存放几天即可发生这种病害 。 发病果实上长有灰色菌层 。
1.2生理病害
1.2.1裂果在贮藏过程中如湿度太大 , 某些品种就会产生裂果 。 因品种不同 , 其症状也有所不同 。 有的是从果蒂部向下 , 呈纵向裂开;有的是从果顶部裂开 , 发生在柱头痕迹部位 。 浆果产生裂果后 , 有的会有汁液外流 , 很快被各种霉菌侵染 , 引起整个果粒和果穗腐烂变质 。
1.2.2冻害浆果内含糖量不同其冰点也不同 , 含糖量小的品种较容易达到冰点 , 遭受冻害 , 受冻害的葡萄外观不良 , 果实萎蔫 , 严重者呈褐色 , 果肉软腐 , 并有汁液渗出 。
1.2.3SO2伤害当浓度超过一定标准时 , 果实会产生漂白现象 , 红色品种变成浅红色 , 白色品种变成灰色 , 然后变成褐色 。 果实伤口和果蒂部位首先表现症状 , 然后蔓延到整个果粒 , 严重时整个果穗包括穗梗均被漂白 。 受伤害的葡萄出库后遇到高温即变成褐色 , 有很浓的硫味 , 失去商品价值 。
1.2.4氨害冷库的制冷系统是一个封闭的系统 , 常用氨作为致冷剂 , 如管道封闭不严或出现问题 , 遗漏出来的氨会使葡萄造成伤害 , 红色葡萄变成蓝色 , 绿色葡萄会变成浅蓝色 , 同时还会使葡萄果梗变成深蓝色或黑色 。 长期接触高浓度的氨将会杀死组织细胞 , 使葡萄不能恢复正常外观而逐渐变成褐色 。

推荐阅读